回顧轉子之神
The Story of Mazda 787B

新冠肺炎之下,各行各業大受影響,即使百年上市公司也不例外,成立於1902年的日本紡織成衣集團Renown,已於今年五月申請破產。Renown這名字或許較陌生,其實它曾經出現在1991年奪得法國24小時勒芒大賽總冠軍的萬事得787B車身。今年是萬事得創立一百週年,明年也是787B勝出三十週年,不妨重溫這台神作的成功之路。

一提起萬事得787B,多個美譽即時浮現腦海,「首台勝出勒芒大賽的日本賽車」、「首台勝出勒芒大賽的轉子引擎賽車」、「最美引擎聲線的賽車」,787B的確改寫日本車壇歷史,那印上Renown大名的橙色與青色編織起來的拉花,加上55號車的比賽編號,在車迷心中留下深深烙印。

RX-7 254i

787B的成功,很大部分是因為萬事得對轉子引擎的堅持,特別在賽車方面,自初代RX-7從1978年問世開始,再衍生用來參加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賽車版RX-7 254i,當時幾乎只有萬事得以轉子引擎作為賽車動力心臟,即使最佳成績只在1982年跑出總成績21位,也無阻萬事得繼續研發後來更加精彩的轉子引擎原型賽車。

717C

首台萬事得原型賽車,是為應付FIA Group C Junior組別而設計的原型車717C,787B的基礎就是從此車開始。717C承襲RX-7的13B雙轉子引擎,配Bosch電子燃油噴注系統,馬力輸出310匹。它擁有Cd0.27的低風阻外表,車體由車身製造商Mooncraft負責,主要運用全鋁合金製造,全車重量僅760公斤。兩架717C在1983年參賽法國24小時勒芒大賽,最後以第十二位和十八位而回,成為全場唯一完成賽事的Group C Junior組別賽車。

題外話,有否發覺717c的外表很熟口面?原來1992年面世的Yamaha OX99-11原型車的設計就是來自717C,不過它搭載一副加入F1技術的3.5公升V12引擎,本應是一台驚世之作,可惜最後胎死腹中,最後只剩餘三台原型車。

727c

1984年,Group C Junior賽事改名成為Group C2,同樣搭載13B引擎的727c入替717c參加24小時勒芒賽事,並於組別中取得第四和第六位。相反,與727c採用相同引擎的對手Lola T616s,卻擊敗727c成為勒芒Group C2冠軍。後來萬事得再把727c改良成為737c,是最後一台採用13B引擎和Mooncraft製造車身的萬事得原型賽車。在遇上引擎故障、波箱軸承受損,以及發電機失靈等問題下跑畢1985年的勒芒大賽,在組別中獲得第三名和第五名。後來737c也在世界跑車錦標賽(FIA GT賽前身)和日本原型車錦標賽中亮相,為Mazdaspeed車隊帶來不起眼的第八位和第五位的總排名成績。

當737c完成1985年賽季,萬事得旗下的Mazdaspeed創造了承繼型號757參加IMSA GTP組別賽事。757由英藉設計師Nigel Stroud設計,它配備首次亮相的13G三轉子引擎,波箱是廠方參考保時捷而自行製造的款式,目的是解決之前時常出現過熱的Hewland英國貨波箱。底盤和車體也參考當時紅透半邊天的保時捷962c,並首次由Mazdaspeed自行製造,在日本和英國進行風洞測試,得出結果比保時捷962c更優秀。

世事難料,757卻為萬事得帶來一次重大考驗,兩台在勒芒大賽馳騁的757相繼因為波箱問題而退賽,是萬事得唯一全軍覆末的一年。相反,表現穩定的保時捷962c繼續成為霸主,也令萬事得反思在耐用上出現的問題。757在1987年再次披甲上陣勒芒大賽,即使只有一台完成賽事,但其中202號車卻跑出全場第七名的佳績,也是當時日本車隊史上在勒芒大賽的最佳成績。同年,在日本舉辦的全日本富士500公里錦標賽中,廠方特別把757軸距加長,主要因為需要容納首次問世的13J四轉子引擎,而這台四轉子引擎版本757,最後在名字後加上代表「Experimental」實驗之意的「E」字,也就是757E,並在富士500公里錦標賽跑出第五名。

202號767B在2015年Goodwood FOS出場時意外撞毁。

757的承繼型號767同樣搭載這具13J四轉子引擎,不過引擎在兩年間更新三次,不但體積縮短,引擎剛性也獲得改善,而尾期的13J-MM引擎首次採用可變進汽裝置,汽缸部分加入陶瓷塗層保護,提升缸壁耐用度和順滑度,引擎馬力輸出能夠衝上630匹,那就是767B了。除引擎外,767B也針對767缺點進行修改,當中包括為底盤輕量化處理,空氣動力亦有改良,務求把767的缺點逐個擊破。最後首次用橙青色Renown拉花的202號車767B,在1989年為萬事得帶來第二次勒芒大賽總成績第七位。

787

翌年,萬事得派出三台車出勒芒大賽,當中包括一台767B,也有2台新研發的787。為甚麼沒有777?那是因為777的日文發音比較困難,廠方乾脆把這個數字跳過,所以777是並不存在的。說回787,設計師Nigel Stroud繼續使用767底盤進行改良,例如把鋁合金物料改為更輕、更硬的碳纖維和kevlar物料,散熱經過重新佈局,包括把散熱器改往車頭,右側車身加入引擎進氣口,左側車身氣孔負責為來自保時捷962C的五前速波箱提供散熱。它增加車頭重量以加強前軸抓著力,另787車身闊度比767B窄50毫米,因此空氣阻力比767B減少30%,一切都令787擁有更優秀的直路表現。

另一重大改動是搭載一副全新開發的R26B四轉子引擎,總排氣量2.6公升,汽缸採用三火咀加強引爆效能,而且加入可變進氣管道和可改變長度的活瓣,能製造九百匹最大馬力,但為保持引擎耐用度,比賽時車隊限制引擎最大輸出在七百匹。很可惜,兩台787最終都因機械事故而退賽收場,原因分別是201號車引擎出現漏油,而202號車就因電子系統失靈,餘下的767B僅得二十名,反被第四和第五名衝線的日產和豐田超越。

787B

萬事得沒有因此而放棄,繼續針對787缺點製成改良版787B,它針對耐用度與機械抓著力而改造,主要改動包括加大輪圈直徑至十八吋以容納碳陶瓷制動碟、改良引擎散熱系統、引擎引入無段可變進氣管道等合共二百項的改動。引擎最大馬力可在10,500rpm時釋放930匹,但在出賽時被調至8,500rpm為紅區,馬力輸出限制至650匹,但聲線依然非常悅耳,常被人譽為最悅耳的賽車。

萬事得當時製造兩台787B,包括底盤編號001的56號車,還有髹上55號Renown拉花的002號。兩台787B與一台787同時出戰1991年勒芒大賽,比賽初段三台平治C11佔領頭三位,55號787B以一圈落後排名第四,後來三台平治因機件故障和燃油耗盡相繼退出,即使比賽尾段被Jaguar XJR-12後來居上,但幸好接尾棒的車手Johnny Herbert在接近脫水的狀態下依然保持在領先位置。最終55號787B以362圈衝線,為萬事得奪得日本車廠首個勒芒冠軍獎盃。Johnny Herbert因為嚴重脫水在休息區暈低,最終未有登上頒獎台,可見他在尾捧時為保持第一所需的體力與精神是何等巨大。

這台編號002的勒芒冠軍787B在完成奪標任務後正成退下,廠方在002號車退役後再製造多一台編號003的787B來應付餘下其他賽事。WSC在1992年改變賽規,轉子引擎不再符合規格,787B因而退役,成為世上唯一勝出過勒芒大賽冠軍的車款。後來萬事得與Tom Walkinshaw Racing共同開發一款以Jaguar XJR-14為基礎,並搭載由Judd GV10調校的3.5公升V10引擎戰車MXR-01。這車合共建造五台,不但參加JSPC和WSC的C組耐力賽事,其中一台更在1992年勒芒大賽跑第四名。隨著對手開始使用渦輪增壓引擎,MXR-01在沒有競爭對手之下參賽,績分上也有影響,最終萬事得選擇退出原型賽車的項目。

退役下來的55號787B,後來被小樽市綜合博物館收藏20年,直至2015年才回到萬事得廣島總部博物館展示。在奪冠二十週年(即2011年)時,廠方曾安排這台787B重返薩爾特賽道,再次由Johnny Herbert擔任駕駛員跑了一圈,後來在2012年回廠進行大修復。今年,55號787B再參加Goodwood FOS,並帶領重聚的萬事得轉子原型車一同巡遊。未知明年勝出三十週年時,這台神作會否再次舒展筋骨,重現那悅耳無比的轉子聲效。

2008年,萬事得曾建造一台向55號787B致敬的原型概念車Furai,動力心臟是來自燃燒乙醇的R20B RENESIS三轉子引擎,可惜面世同年由英國TopGear進行測試時引擎艙著火而燒至全毀。

Fura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