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香港時空
Life in Hong Kong in 1969
2018-07-26-0028 imp tram Fiat Percival Road

《New York Theatre And China Products Co. In Causeway Bay》

1969年的香港是甚麼模樣?年約八旬的英國攝影師Redge Solley,在腦海中尋覓當年的生活片段,「那時的香港沒有地鐵、沒有海底隧道、沒有麥當勞……」對於當時年僅二十多歲的小伙子而言,1969年的香港是他年輕時的一段冒險歷程,他每逢假日就拿著Pentax相機到處拍攝,屋邨、巴士、招牌、人力車、街市、徙置區、蜑家人,一一封存在他的菲林裡,為那個美好年代留下倩影,然而直至近年才被重新發掘出來。

101

《Valley Road Public Housing Estate Above Chatham Road, Hung Hom》

在踏足香港之前,Redge Solley對這個遠東城市的認識,基本上只停留在《蘇絲黃的世界》的小說與電影。1960年代初,他在英國根德大學修讀平面設計,畢業後從事廣告行業,在著名廣告公司J. Walter Thompson英國分部擔任藝術總監。1969年,或許是七年之癢,當他偶然在《泰晤士報》看到香港廣告公司Grants Advertising Agency的招聘廣告,在好奇心驅使下申請並順利通過面試,成為該廣告公司的藝術總監。同年九月,他離開家人、告別英國的高薪厚職,帶著他的Pentax相機隻身越洋來到香港。事隔五十年,他笑言至今也想不明白當初為何會做這個決定。

301

《Wa Ha Street in Chai Wan》

每逢週末或假日, 他就拿起輕便的Pentax相機到處拍攝,遊走在香港的街頭巷尾,發掘地道市井的一面,無形中也記錄下當時的交通工具,尤其是港島區的電車,總能吸引他按下快門。當他前往甚少有外國人出現的柴灣徙置區拍攝時,還引起很多途人的注意,徙置區簡陋的房屋與停泊在路邊的汽車,形成有趣的對比。Redge憶述,那是一個自力更生及經濟逐漸起飛的時代,也是個雖不富貴但滿足的年代,亂中有序的舊樓群、街頭小販、漁民生活與新界的牛,香港的一切一切吸引著這位異鄉人。

601

《Rickshaw man looking for customers in Lockhart Road》

在香港停留半年後,Redge回到倫敦,然而不久後他決定前往澳洲,在悉尼一間廣播公司工作五年。當他1975年回到香港,在Leo Burnett繼續從事廣告設計工作時,這批關於香港的菲林卻被他遺留在昔日澳洲的工作場所,直至近年朋友到澳洲旅行時才替他取回底片。失而復得的舊照片令他如獲至寶,他將這批菲林進行沖晒及修復,這些塵封半世紀的香江舊照終於得以重見天日。

來港五十年之際,他在2019年出版《Life in Hong Kong in 1969》攝影集,收錄多幅黑白照片,並在灣仔EastPro Gallery舉辦展覽。眼見作品反應熱烈,《Life in Hong Kong in 1969》攝影集的下冊也於同年面世,收錄更多當時拍攝的黑白照片,也首次加入部份彩色相片。完整文章見於《Milk Motor Club》0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