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輝 從的士到香港電影
From Hong Kong Taxi to Collective Memory
101-web

很多人認識本地藝術家周俊輝,是從他的「電影繪畫系列」開始,《英雄本色》、《臥虎藏龍》、《少林足球》、《無間道》等經典電影的場景及對白,一一變成充滿張力的畫作,早已是他的標誌。其實畢業於中文大學藝術系的他,曾當過幾年的士司機,更早時已憑一系列「香港的士系列」為人所認識,創作的士畫作至今逾二十年,從不同的視角呈現我城面貌。擅於從電影或城市景觀尋找靈感的周俊輝,月前於中環「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畫廊舉辦的展覽中,更將電影元素與城市環境結合,呈現出不一樣的「電影場景」。

301-web

的士是回憶與懷舊

在許多人眼中,周俊輝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藝術家,其實他不但對表演有興趣 (當年還差點入讀香港演藝學院),剛從中大藝術系畢業時,未能僅靠創作維生,那時他做插畫、設計,甚至裝修,還會兼職揸的士,而周俊輝最初被人認識,正是的士畫作。周俊輝父親是的士司機,他自小已會幫手洗車,後來爸爸成為的士車主,沒想到一開始供的士不久就病倒了,當時仍是大學生的他,唯有接手管理家中兩部的士,當過好幾年的士司機。就讀藝術系的他,尚未正式踏進藝術圈,已在的士行業打滾。

的士與繪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構成周俊輝的生活重心。回想起那段日子,他最深刻是2003年沙士時期,當時經濟很差,街上完全沒有人,由於仍在供車,倒不如外出覓客。在大街小巷遊走時,他觀察到城市的不同面貌,也為創作提供靈感與養分。那些年他一半時間繪畫,一半時間開的士,當日常生活與的士密不可分,的士理所當然成為周俊輝創作的一部份,他把穿梭街頭看到的畫面記錄下來,如「馬頭圍道」等作品,均是他對香港街道的獨特觀察。他還以的士司機的第一身角度,將的士車窗外的風景呈現眼前,呈現出一般人鮮有留意的角度。

402-web

紅色的士固然是香港標誌之一,也承載著周俊輝與父親的回憶。「有次載著中風的爸爸,想在大埔道左轉南昌街,由於大路不能左轉,只能先轉入小路再出大路。當時爸爸無法說話,他隨即作出『先左轉後右轉』的手勢,我覺得很神奇,即使他喪失語言能力,腦海中仍清晰記得走過的道路,這件事對我來說是很深刻的。」另一幅作品《長沙灣.二零零三年五月廿六日》,則是關於爸爸賣出第一部的士那天,可見的士車頭引擎蓋正打開,「當時爸爸就是在蘇屋邨交更。」

的士,曾是周俊輝的日常,如今已成創作的重要元素,工作室也擺放不少的士模型及原裝的士燈。即使離開這行業已多年,的士也一早變賣,至今他每隔一段時間仍會繪畫的士。去年,他創作一幅《咸美頓街三餸飯》的作品,描繪一間三餸飯小店門口大排長龍,畫面中的紅色的士正準備轉入咸美頓街,這個畫面很能反映疫情時期的社會面貌。

401-web

電影繪畫系列

雖然的士系列創作時間最長,不過周俊輝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無疑是電影繪畫系列。作品描繪帶有中英文字幕的電影片段截圖,這些電影大多是大家熟悉的經典港產片,例如《傾城之戀》、《新精武門1991》、《縱橫四海》、《細路祥》及華語武俠電影《臥虎藏龍》等。周俊輝坦言對八十、九十年代的港產片有一份親切感,「在成長過程中,對我有影響、有啟發的香港電影,都是來自那個時期。」對許多觀眾而言,這些電影既是集體回憶,也是本土文化的重要構成元素。

這種創作手法源於2006年,那時周俊輝剛在中文大學修畢藝術碩士,研究方向是用攝影裝置的方法重新演繹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洋經典繪畫,例如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米高安哲羅的《創造亞當》等畫作 (去年香港藝術館舉辦的巴洛克展覽,周俊輝也用這種手法創作出《關公大戰外星人》等三幅作品)。「名畫及電影的內容同樣很多人認識,但創作過程是不同的,名畫是完整的場景,而電影場景則往往是侷限的構圖,背景的資訊也不足夠,加上舊時的影片來源很模糊,許多背景畫面均要自行腦補創作。」

601-web

電影繪畫系列擷取電影的某一定格畫面 (在去年的聯覽《即日上映2.0》中,周俊輝則嘗試以類似漫畫的形式繪畫杜琪峯電影《黑社會》及《文雀》的一段情節,這自是後話),結合精警的對白,那種斷章取義的表達方式讓觀眾有很多想像空間,例如《少林足球》裡的「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甚麼分別」、《無間道》裡的梁朝偉對白「我想要回身份」,還有動畫《機動戰士Z高達》裡的「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等,引起大家的共鳴。

「繪畫中的文字有另一種力量,能夠表達畫作無法傳達的內容。」周俊輝說道。在其火炭工作室的牆上有一幅《英雄本色》的作品,周潤發的經典對白「想不到香港的夜景這麼美,一下子没了真不值」,相信大家均耳熟能詳,若觀眾了解電影的情節及背景時,固然有更多思考。電影英文片名是《A Better Tomorrow》,可見那時人們對香港未來的期盼,雖然《英雄本色》在八十年代上映,然而將作品的對白放置在當下的社會脈絡,仍能引起許多人的情感共鳴,這種聯想也令作品產生另一重意義。

701-web

電影元素與城市環境結合

電影繪畫系列最早在2007年展出,今年五月至六月,在中環「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畫廊舉辦的雙個展《浮山蜃市星閃閃》(A Mirage of  a Shining City),周俊輝以《花樣年華》、《食神》、《國產凌凌漆》及《嚦咕嚦咕新年財》等經典港產片為靈感,有的重現電影場景,有的則進行時空交錯的場景創作,當中一幅《花樣年華於1999年蓮香樓開鏡記者招待會》的作品尤其引人注目,當中梁朝偉與張曼玉在蓮香樓前的威靈頓街相擁,旁邊剛好有兩架紅色的士駛過。

熟悉《花樣年華》的戲迷,當然知道電影沒有在蓮香樓取景,不過1997年電影開鏡儀式的記者招待會,正是蓮香樓舉行,貪其夠古色古香,「張曼玉、梁朝偉正是以如此打扮現身,當時張曼玉還穿著一對Birkenstock。」嚴格來說,這個畫面並非完全無中生有,在周俊輝的作品初稿中,原本沒有7-11便利店,它的出現明顯有種時空上的衝突。不過當年開鏡時,便利店卻又是真實存在的,這種大雜燴的畫面是很能代表香港的,在藝術家的處理下也不覺有強烈的違和感。

802-web

在這次展覽中,周俊輝與相識多年的畫家黃進曦合作及對話,用其鮮豔的顏色進行創作,黃進曦主要繪畫白天的郊外風景,周俊輝則描繪城市夜間的人造光與都市環境。在過往的「電影繪畫系列」中,周俊輝聚焦電影人物、場景及對白,這次展出的作品除了還原電影畫面外,也嘗試將電影中某些元素融入真實的城市面貌,如《國產凌凌漆》出現在旺角道、《食神》裡的諸多角色現身廟街等,藝術家以層次豐富和夢幻的色彩,以另一種手法重新探索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完整文章請瀏覽《MILK MOTOR CLUB》038期